中國南水北調現在怎么樣了?
發(fā)布者:永發(fā)保險箱
作為世界距離最長、規(guī)模最大的調水工程,南水北調工程備受矚目。截止到6月6日中午12點,南水北調東線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輸水達到100億立方米,受益人口超過1億。
中國地勢西高東低,南澇北旱,為緩解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問題,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提出“南水北調”的設想。后經過科研人員幾十年勘察、測量和研究,最終確定南水北調的總體布局,分別從長江上、中、下游調水,以適應西北、華北各地的發(fā)展需要。
近日,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的實時監(jiān)測數據顯示,自2013年、2014年相繼建成通水以來,南水北調東、中線一期工程運行平穩(wěn),輸水水質全線達標,累計調水量已超過100億立方米,相當于從南方向北方搬運了700個西湖,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億人。
作為中國跨區(qū)域調配水資源、緩解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現象的戰(zhàn)略性設施,同樣也是世界距離最長、規(guī)模最大的調水工程,南水北調工程自提出構想數十年來一直備受全球關注。